内容提要:为给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以启示,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阐述了UDI的概念及其实施意义,对美国FDA颁布的UDI的最终规则做了介绍,列出了相关医疗器械产品合乎规则要求的日期。建议我国加快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立法步伐,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应将UDI系统列入专题研究,相关企业应尽快学习应用UDI规则。
关 键 词: 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 实施 合规日期:启示
1.1 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的概念唯一医疗器械标识是英文 Unique DeviceIdentification 的翻译(通常缩写为 UDI)。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者论坛目前的定义 : UDI 是根据国际或等同转换的国家物品编码标准系统,采用数字或字母表示的代码。这个代码按照医疗器械追溯的要求构成,在全球范围以内,是一个特定的医疗器械的唯一标识,用于识别上市后需要追溯的医疗器械产品 。 UDI 可以作为“钥匙”进入相关的数据库并获取与之关联的特定医疗器械预先存放的信息 。
1.2 实施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的意义UDI 作为一种标识,能够区别不同国家厂商生产的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 ;能够获取医疗器械注册相关的部分信息 ;能够在医疗器械产品上进行标记 ;能够在现代管理技术中进行快速检索 ;能够对出厂和采购的产品进行区分,包括在不同时间段获得的产品 [4]。根据 FDA 的预期,实施唯一医疗器械标识在分销和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1.2.1 减少医疗差错。凭借 UDI 与 UDI 数据库(GUDID)的信息链接, UDI 的使用将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器械,从而消除错误使用器械的混乱因素。使用器械的 UDI,能够利用 GUDID 主动识别器械并获取重要的描述性信息,可以防止任何类似器械错误操作的混乱使用。医疗保健提供者为了获取器械识别、重要属性以及其他指定信息,也不必再去访问描述上不一致、内容上不完整的多个信息渠道。
1.2.2 医疗器械使用信息的整合简化为数据系统。特别是当通过自动识别提供技术时, UDI 将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获取、记录和检索。例如,在计算机化医嘱录入系统中使用 UDI,将有助于确定是预定器械被用于治疗和患者,而不是那些类似的不能全面满足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指定使用的器械。
1.2.3 促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快速鉴定。解决不良事件的基本的先决条件是及时和准确地识别与不良事件相关的特定器械。在不良事件报告中引入 UDI 可以使报告更准确,因为 UDI 将消除报告本身与器械身份识别密切相关的不确定性。
1.2.4 促使所报告问题解决方案的快速推进。 UDI是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在不良事件报告中引入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这将使制造商和 FDA 能快速审查、汇总、分析与特定器械相关的报告,从而更快速地分离和鉴定相关问题,推进问题的妥善解决。
1.2.5 促使器械召回方案快速有效地解决。对器械召回识别的延迟将导致这些器械对患者的继续使用,并有可能对患者进一步增加伤害的风险。一件标明 UDI 的器械能够被快速识别并且十分精准。器械召回的实施和完成得越快,由此带来的风险就越小甚至可以消除。
1.2.6 FDA 的安全警示可以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引用 UDI, FDA 将能够更精确地进行安全警示、公共卫生通告或其他公告,消除与同类器械的混乱,带来更快速的反应行动。没有安全警示的相似器械的使用者将免受所警示的问题或风险是已经突显还是受影响的干扰。
1.2.7 其他作用。 FDA 预期 UDI 系统还将有其他作用。例如, UDI 可以用于教育和宣传,使读者可以从 GUDID 和 FDA 其他数据库中快速获得更多信息 ; UDI 可以在库存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UDI 可以在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中得以应用 ;当 UDI 和 GUDID 数据与 FDA 的其他数据相结合时, UDI 将有助于在短缺情况下对替代品的确定,同时也将有助于更好地检测假冒器械。
美国 FDA 率先推出 UDI 实施规则,首先反应的是美国对医疗器械进行监管多年经验的总结,美国公众一直对产品安全有效有较高的要求,美国 FDA 也一直高度重视和研究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制度与方法, FDA 的监管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对上市后产品监督管理的最高水平。其次,规则的颁布是 FDA 履行《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联邦法典第 21 卷 360i(f)) 519(f) 节要求的义务,法律要求 FDA 颁布法规以建立唯一医疗器械识别系统。同时该规则还满足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安全和创新法案》(FDASIA)第 614 节的要求,法律要求 UDI 最终规则颁布的截止日期以及植入式器械、支持生命器械和维持生命器械必须符合规则。现就 FDA 颁布的 UDI 相关规则介绍如下 :
2.1 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的定义指通过符合本章 §830.20 节的要求,在分销
和使用过程中能准确识别器械的标识符。一个唯一医疗器械标识的组成如下 :
(1)器械标识码 : UDI 中一个必须的、固定的部分,它标示一个器械的特定版本和型号以及器械的贴标人。
(2)生产标识码 : UDI 中附加的可变的部分,它标示器械标签中包含的下面内容的一项或几项 :
(i)一个特定器械生产的批或组 ;
(ii)一个特定器械的序列号 ;
(iii)一个特定器械的有效期 ;
(iv)一个特定器械的生产日期 ;
(v)作为独特的识别码,在本章 §1271.290(c)条中对基于细胞(组织)的医疗器械监管做出的规定。
2.2 在医疗器械标签上提供日期的格式只要医疗器械的标签上要印刷有效期、生产日期,或试图提醒器械用户注意的任何其他日期,日期的表述必须按以下格式 :年,用 4 位数字 ;随后是月,用 2 位数字;随后是日,用 2 位数字;中间用连字符隔开。例如, 2014 年 1 月 2 日必须表述为 2014-01-02。
2.3 合规日期要求FDA 对相关产品合乎规则要求的日期做出了明确限定,见表 1。
2.4 标签需印载有唯一医疗器械标识
(1)医疗器械的标签应当印载有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符合本章 830 部分的要求 ;
(2)每个医疗器械包装应当印载有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符合本章 830 部分的要求。
2.5 唯一医疗器械标识的形式
(a)每个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必须符合本章 §830.20 的技术要求。 UDI 必须用两种形
式呈现 :
(1)易读的纯文本 ;
(2)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技术。
(b)一个 UDI 必须包括一个器械标识码部分。每当一个器械标签包含特定的批次编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到期日期,或作为器械管理的人细胞、组织或基于细胞 / 组织为基础的产品,满足本章§1271.290(c)条规定的特定的识别码,该 UDI必须包括生产标识码这一内容以传递这些信息。
(c)如果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AIDC)对标签或器械包装的视觉检查不明显,那么标签
和器械包装必须披露 AIDC 技术的存在。
(d)在标签和器械包装上印载有通用产品代码(UPC)的 I 类器械,被视为满足本章 B 子部
分的要求。该 UPC 将作为满足 §801.20 要求的器械唯一标识。
2.6 唯一医疗器械标识要求的信息根据本规则所指派的器械标识联系人,应向FDA 提交下述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在标签上印载唯一医疗器械标识要求的每一个版本或型号:
(a)关于贴标人的信息
(1)贴标人的名称;
(2)一个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这将供FDA 与根据 §830.320(a)款指定的器械标识联
系人进行沟通;
(3)用于分配贴标人所使用的 UDI 系统的发行机构的名称。
(b)关于标签上的 UDI 和器械的版本与型号的信息
(1)分配给该版本或型号的 UDI 的器械标识码部分;
(2)当一个新的器械识别码被用于替代先前分配给该版本或型号的器械标识,需报告替代
时间 ;
(3)如果本章 §801.45 条要求在器械本身上需永久标明 UDI,下述两者选其一 :
(i)在器械本身上标明的永久性器械标识码与根据本条(b)(1)规定的报告相同的声明 ;
(ii)在器械本身上作为永久标记出现的 UDI中的器械标识部分信息。
(4)出现在器械标签上为器械特有、贸易和品牌名称的信息 ;
(5)在器械标签上显示的任何版本、型号或类似的参考编码信息 ;
(6)如果器械被标识为无菌,对影响的说明信息 ;
(7)如本章 §801.437(b)(1)、 801.437(b)(3)和 801.437(f)所描述,如果该器械被标识为包含接触人类的天然橡胶胶乳,或标记为已包装含有接触人体的天然橡胶胶乳中,说明其影响的信息 ;
(8)在使用该器械或该器械被植入人体时,病人是否可以安全地被暴露在磁共振成像、核磁
共振成像或核磁共振成像仪中 ;
(9)如果该器械有多个规格,特定版本或型号的规格是与测量单位一起使用的,应在器械的
标签上标明 ;
(10)在器械标签上显示的生产标识码的类型 ;
(11)器械递交到 FDA 的上市前批准或许可编号,或根据监管法规从 FDA 获得的豁免上市前通告的声明 ;
(12)分配给该器械的 FDA 的产品列表数量 ;
(13)器械的全球医疗器械命名(GMDN)的术语和代码 ;
(14)在器械包装中容纳的单件器械的总数。
2.7 唯一医疗器械标识信息的提交(a)器械标识联系人的指派。每个贴标人必须指定专人就贴标人投放到市场上的医疗器械识别事宜与 FDA 保持联系。标识联系人负责确保向 FDA 提供本部分要求的信息,器械信息的标识联系人可以授权发行机构或其他人代表贴标人向FDA 提供信息。
(b)信息通过电子方式提交。本节所要求的所有信息需要我们可以处理、审核和存档的格式用电子方式提交到 FDA 的全球唯一医疗器械标识数据库(GUDID),除非贴标人在提交唯一医疗器械标识数据时获得了豁免以电子方式提交。
2.8 唯一医疗器械标识信息提交的时间(a)贴标人应按照 §830.310 要求向 FDA 提交信息,提交时间不迟于根据本章 §801.20 条规定的器械标签必须印载唯一医疗器械标识的日期。
(b)贴标人应当依照 §830.310 要求无论何时信息变化都应向 FDA 提交最新信息。更新信息必须提交的时间不得迟于该器械第一次将修改信息印载到标签上的日期。如果信息没有出现在标签上,更新信息必须在修改发生后的 10 个工作日内提交。
2.9 提交至全球唯一医疗器械标识数据库信息的纠正
(a)如果 FDA 发觉提交到全球唯一医疗器械标识数据库(GUDID)的任何信息具有错误或潜在误导性,我们会通知特定的有错误信息的贴标人,并要求其提供正确信息或解释该信息的
合理性。贴标人必须在收到 FDA 通知后 30 天内提交正确信息或给出令人满意的关于信息无误的解释。
(b)如果在收到 FDA 的通知 30 天之内贴标人没有做出回应,或 FDA 随时认为在 GUDID 的信息具有错误或具有误导性, FDA 会删除或纠正该信息。 FDA 根据本款采取的任何行动并不免除贴标人根据本款(a)的要求提供更正信息或解释为什么先前提交的信息是错误的责任。
2.10 必须直接标明唯一医疗器械标识的器械
(a)一般要求。如果一个器械预设多次使用同时每次使用前需要经过处理,那么这个器械必须既在其标签上印载器械唯一标识(UDI),又同时需在器械本身上持久印载 UDI。
(b)直接标记 UDI。在器械本身上直接标识UDI 的情形 :
(1)在设备标签上出现相同的 UDI ;或
(2)用不同的 UDI 将包含器械的包装器械与未包装的器械区分开来。
(c)作为一个直接标识时的 UDI 形式。当一个器械必须印载 UDI 作为直接标记时, UDI 的设置可以通过下述中的一项或两项 :
(1)易读的纯文本形式 ;
(2)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技术,或任何替代技术,将根据需求提供器械的 UDI。
(d)例外本节(a)段的要求不适用于满足下列标准的任何设备 :
(1)任何类型的直接标记都会干扰设备的安全性或有效性 ;
(2)器械尚不可直接标记,因为标记的技术不成熟 ;
(3)器械是一次性使用的设备,并且受制于以附加单次使用为目的的而再次加工和制造的
器械 ;
(4)该器械已根据本节(a)段要求在此前做了标记。
3.1 加快我国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立法步伐借鉴美国经验,政府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行政事务的实施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即由 FDA 代表政府制定管理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公开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再交由国会进行立法,获得通过后再交由政府机关贯彻执行。因此,我国应加快医疗器械监管立法步伐,尽快出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法律手段实施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3.2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应将 UDI 系统列入专 题研究UDI 作为唯一医疗器械标识,成为上市后监管的重要线索和工具,已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应用,美国已率先推出 UDI 系统的实施,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者论坛关于 UDI 规则也已于 2013年 8 月 31 日结束,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应加快 UDI 的研究,系统研究 UDI 在我国应用的计划、步骤和实施要点等工作。
3.2 相关企业应尽快学习和应用 UDI 规则对将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国内企业,应加快学习 UDI 规则,对照自己的产品和FDA 相关规则的要求,在上市前审核、质量体系、产品追踪、上市后监管、不良事件报告及产品召回等方面做好与 UDI 的衔接,因为 UDI 规则本身是 FDA 对器械生产过程的系统要求, UDI 规则不是独立运行的,它涉及到上述各个方面。
[1] Food and Dug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inal
Rule[EB]. http://www.regulations.gov. 2013.9.24
[2] International Medical Device Regulators Forum. UDI System for Medical Devices (Version 2.0)[EB]. http://www.Imdrf.
org. 2013.4
[3] 严樑 . 全球统一医疗器械编码(UDI)在追溯监管过程中的显著作用 [EB]. 科讯网 : 2012.7.23
[4] 岳伟 . 正确区分医疗器械编码与 UDI 间的不同概念 [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36(4):288-292 Control, 47(4): 792-800, 2000.
[9] Hackenberger W, Jiang X, Rehrig P, Xuecang Geng, Winder A, Forsberg F. Broad band single crystal transducer for contrast
agent harmonic imaging.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1:778-781, 2003.
[10] Changgeng Liu, Djuth F, ChangHong Hu, Ruimin Chen, Xiabing Zhang, Xiang Li, Qifa Zhou, Shung KK. Micromachined
high frequency PMN-PT/Epoxy 1–3 composite ultrasonic annular arrays.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658-661, 2010.
[11] Dan Zhou, Kwok Fung Cheung, Yan Chen, Sien Ting Lau, Qifa Zhou, Shung KK, Hao Su Luo, Jiyan Dai, Chan HLW.
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radial arrays based on PMN-PT single crystal/epoxy 1-3 composite.
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58(2): 477-484, 2011.
[12] Jue Peng, Sienting Lau, Chen Chao, Jiyan Dai, Chan Helen LW, Haosu Lu, Zhou QF, Shung KK. PMN-PT single crystal
thick flms on silicon substrate for high-frequency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161-163, 2008.
[13] Jue Peng, Sienting Lau, Chen Chao, Jiyan Dai, Chan Helen LW, Haosu Lu, Zhou QF, Shung KK. PMN-PT single crystal
thick flms on silicon substrate for high-frequency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Applied Physics A, 98(1): 233-237, 2010.
[14] Jian Yuan, Sorah Rhee, Xio Ning Jiang. 60 MHz PMN-PT based 1-3 composite transducer for IVUS imaging.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682-685, 2008.
[15] Bezanson A, Adamson R, Brown JA. 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miniaturized 64-element high-frequency endoscopicphased array. 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61(1): 33-43, 2014.
[16] Liu CG, Zheng F, Chen RM, Ma T, Djuth FT, Zhou QF, Shung KK. Micromachined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2-dimensional array transducer.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789-792, 2013.
[17] Peng Jue, Hu Zhenhua, Tang Hu, Wang Tianfu, Chen Siping.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 high frequency annular array formedical ultrasound systems.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31(4): 3499, 2012.
[18] Ruimin Chen, Jinchuan Wu, Kwok Ho Lam, Liheng Yao, Qifa Zhou, Jian Tian, Pengdi Han, Shung KK.Thermalindependent properties of PIN-PMN-PT single-crystal linear-array ultrasonic transducers. IEEE Transactions on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59(12): 2777-2784, 2012.
[19] Silverman RH, Cannata J, Shung KK, Gal O, Patel M, Lloyd HO, Feleppa EJ, Coleman DJ. 75 MHz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of anterior segment of eye. Ultrasonic Imaging, 28(3): 179-188, 2006.
[20] Bantignies C, Filoux E, Mauchamp P, Dufait R, Pham ThiM, Rouffaud R, Gregoire JM Levassort F. Lead-free highfrequency linear-array transducer (30 MHz) for in vivo skin imaging.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785-788, 2013.